欢迎光临中药材平台!
注册 登录
供应 | 求购 | 资讯

    打造江西中医药强省新名片

       日期:2021-07-28     浏览:97    评论:0    
    核心提示:打造江西中医药强省新名片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巡礼 早在2000多年前,在如今赣江新区的腹地中,诞生过一个汉代海昏侯国。中
     打造江西中医药强省新名片

                                ——赣江新区中医药科创城建设巡礼

     

           早在2000多年前,在如今赣江新区的腹地中,诞生过一个汉代海昏侯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对刘贺墓里挖掘出的虫草类切片物点评道:“这是迄今所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炮制品实物,它为深入了解江西中医药乃至中国古代药物炮制技术的历史奠定了基础。在这里,中医药的传承基因向上可追溯到汉代。”

     

           2016年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以“创新升级”为发展主线,以“中医药+”为发展路径,谱写“江西中医药”的新辉煌,早日建成“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中医药强省。

     

           2017年,省政府在桑海片区规划建设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项目总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300亿元。首期启动的是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包括研发孵化、会展交易、公共服务等“一中心、五区”,同时在星海湖周边布局了高端人才公寓、星级酒店和康养小镇等项目,以“中医药+”“+中医药”的新模式、新业态,彰显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承办了一个高规格的国际论坛。2021年7月28日至30日,由上海合作组织睦邻友好合作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西省政府联合举办的“2021上合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在这里举行,这是对中医药科创城所选择的“科创”之路,对中医药科创城的国际化战略的莫大鼓励和鞭策。

     

           发展中医药产业,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按照老祖宗的方子,一成不变地走下去;另一条路就是脱离中医药发展模式,按照现代西药的模式去发展。然而,这两条路都不是赣江新区要走的路。

     

           为此,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出发,发挥江西的比较优势,作出了一个战略性举措——建设以“科创”为核心的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

     

           中医药科创城所在的桑海片区,有着近50年的中医药发展史,孕育了坚实的中医药产业基础,具备了种植、加工、制造、研发、销售、康养和设备制造等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按照“创新研发引领、高端产业集聚”目标定位,中医药科创城加快建设中医药的事业、产业和文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平台为支撑 加快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当前,中医药科创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培育产业链,进一步提升“科创”的核心竞争力。仅2020年,就新增创新平台8个,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家。重点科创平台实现了从4个到24个的快速集聚,有200多名科研人员落户。

     

           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大院大所合作,中医药科创城相继引进了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产业研究院、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个“国字号”平台,初步形成了“3+N”的创新研发格局——“3”是指以3个“国字号”创新平台为主轴,“N”是指以N个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及创新团队的新型研发机构为支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镇城之宝”的赣江中药创新中心,是由赣江新区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共建,成为赣江新区直管区里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从签约到建成、运营仅用8个月。目前,中心有博士及副高职称以上科研人员49人,未来将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江西特色、代表国家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和国际标准,推动我国中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升级。

     

           同时,中药制造工艺与装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国际先进的中药制药装备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健康研究院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第一个实体性分院,是为落实“院省共建”协议而成立的。未来,该院将通过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孵化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增强江西中医药的创新发展能力。

     

           此外,已签约的还有现代中医药与生物技术产业研究院、中国(南昌)热敏灸总部、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项目,博济中药孵化器、一脉阳光、光生物研究院和三鑫医疗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同时,中医药科创城正积极与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对接,力争再引进一批科创平台项目。

     

    以项目为带动 加快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补强已有产业链,延伸新兴产业链,打造完整产业链闭环,这是中医药科创城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由路径。

     

            在招商引资上,中医药科创城围绕中医药主导产业,大力开展“资源招商、资本招商、技术招商、以商招商、集成招商”的“五位一体”招商方式,以“轻资产招商、重资本运营”的模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医药行业龙头、“独角兽”企业落户,呈现出强劲的集群、聚集发展态势。一批目标定位高、行业影响大、创新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地标”脱颖而出。

     

           为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扶持力度,中医药科创城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产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承担国家、省科技重大重点项目,对科研创新平台购买的核心科研设备给予一次性补助,仅2020年就兑现350余万元的研发补助资金。目前,多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和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项目,为企业研发创新注入源源动力。

     

           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中医药科创城从多方面入手,在做大扶强科技型产业龙头企业的同时,鼓励辖区创新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50%,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集群共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得益于深入开展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一个又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被企业攻克,一个又一个孵化的科研成果得以尽快转化,实现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生产。

     

           中医药科创城还通过组建生物医药并购基金、天使基金等创新举措,引进热敏灸总部、明峰医疗等重大项目31个,总投资450亿元。其中,超50亿元的项目2个,20亿元至50亿元的项目5个。另外,引进公共研发平台4个,引进综合公共服务平台7个。

     

           创新开发性PPP新模式。中医药科创城紧盯大企业、大财团,重点引进央企国企,实施集中连片开发,稳步推进总投资300亿元、占地9.13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国际生态科技城项目,实现政府不举债、不担保、不兜底,以政府小投入撬动片区大开发,成为“中医药+”“+中医药”集聚发展路径的典范。

     

    聚焦科技创新 加快新动能培育步伐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为加快新动能的培育步伐,中医药科创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聚焦科技创新,吸引主导产业、优质项目落户,加大对接国内外医药科技前沿、行业政策和产业动向,推动建立“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的体系,积极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四链”无缝对接的展示窗口,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策洼地”,积极打造全国“数字中医健共体”。

     

           在政策方面,中医药科创城出台了多个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推出41条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涉及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八个方面,用真金白银去奖励、扶持企业,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推动创新研发、孵化加速、成果转化。

     

           为破解企业“找谁办”“怎么办”“办得如何”等问题,政府推出企业“点单叫号”服务平台,让干部变身服务企业的“外卖员”,形成“一个平台提出诉求、一个部门集中受理、政府内部流转、后台限时办结、统一反馈结果”的服务机制。

     

           在融资方面,中医药科创城为进一步深化资金链和创新链的有机融合,支持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组建了注册资本为30亿元的建设投资集团,得到银行300多亿元授信资金的支持;充分释放绿色金融改革的红利,首期发行4亿元的专项债,为药企提供知识产权质押的金融贷款服务;设立首期规模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首期规模1亿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金。

     

           下一步,中医药科创城还将发挥扁平化管理模式的优势,依托现有各类创新平台,集聚各类中医药创新资源和人才,进一步改革人才的引进、评定、培育、激励、使用等机制,让“聚才引才、爱才留才、敬才用才”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贯穿于创新队伍建设的始终,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动力和智力支撑。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