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最近发生在片仔癀身上的真实事件。一片小小的中药,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与此同时,片仔癀的爆火,成功把市场的目光转移到了中药上。
6月3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再一次引爆了医药行业。
受此消息影响,6月30日、7月1日连续两天中药板块维持大涨,中药指数两天上涨超过5%。
怎么看这个消息?在我们看来,本次政策有几个重点:
首先,从意识上强调了中西医的协同。要各级医药、卫生健康等部门提高对中医药的认识。
其次,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即领导负责与绩效考核,《意见》中规定公立综合医院应当由院领导相对固定分管中医药工作,同时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评审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最后,推动建设中医临床科室(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
可以看出,与以往政策不同的是,本次政策更强调从医院着手,解决了中医药得不到主流医生与医院的认可、导致中药最后往往沦为保健品和民间传说的尴尬。
可以想象,未来大概率会有一批中医院性质的企业崛起上市,打破目前中医药上市公司板块“只有药没有医”的局面。
这点,值得期待。
1
什么在支撑中药
这不是国家第一次在政策上支持中医药行业。
早在2002年,我国就颁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首次把中药产业确定为我国的战略产业。
更近一点的,自从2016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之后,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就没有断过。
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到今年,国家对于中医药的关注度陡增,密集发布政策和利好。
2月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5月份,最高层在河南南阳明确支持进一步发展中医药,而6月30日发布的《意见》则对其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从政策的发展来看,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由浅入深,由药品开始深入医院。
而在资本市场,国家政策的支持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除了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另一条逻辑来自于对西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医不如西医”的观念逐渐被打破。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中医逐渐向西医的腹地挺进。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这更是一场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一直以来,西方世界高举着科学的大旗,长期占据着医疗行业的话语权。纵观世界上的医药标准,绝大多数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
由于中药理论发展和制药工业质量标准的落后,中医一度难以融入世界医学主流。十几年前业界还发出了“中药标准难道要等西方国家来制定?”的担忧。
如今,这个赶超的机会已经来了。
2
细分行业
中医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50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
但中医产业链的形成,时间并不算长。总体来看,中医药产业链包含这样几个步骤——
原材料种植,提纯,医药研发,销售。
在这其中,最核心的三个环节是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其他支撑产业链包括CRO产业、各类医院、药店和零售端等。
中药材是中医产业链的源头。在中医的思想中,中药材是指天然未经加工的中药原料,通常来自动物、植物和矿物。总体来说,中药材市场供需较平衡,但是各品种差异较大,受近年来野生药材资源枯竭影响,导致部分稀缺品种的供需不平衡,价格增长较快。
为了应对这种价格的波动,近年来,有实力的中药生产企业主要通过自建种植基地或与当地农户合作的方式来占有市场。
再来看市场规模。在政策支持下,下游中药饮片快速发展,对原料的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由2016年22.06亿元增长至2019年81.1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4%,是中药产业链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中药材零售市场成交额约增至122.59亿元。
中药饮片,是中医药精华所在,处于产业链中游。其核心思想是中药中的“对症下药”,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开具不同的处方,搭配十分灵活。它可以直接向下游医疗机构出售,直接临床使用;也可以加工成中成药再向医疗机构出售。时至今日,中药饮片已经纳入医保,提价空间不大,因此近年来的营收与利润率皆处于下降趋势。
以中医药龙头中国中医为例,2016年以来,其几大业务中,中药配方颗粒的利润率最高,达到16%-18%左右。其次是中成药,利润率也能达到7%,而中药饮片业务的利润率逐年下降,2020年已经是负利润。
对于医药生产企业来说,配方颗粒的利润率最高,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中药配方颗粒行业销售额由143.6亿元增长到255.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5.5%。
未来虽然受行业监管政策趋严的影响,年复合增长率略有降低,但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在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年复合增长率为14.0%左右,到2021年,行业规模将达到332.2亿元。
除了医药产业的核心产业链之外,支撑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是CRO企业,也就是医药外包服务,我们在6月22日的文章《爆发,医药研发的卖铲人》中做过详细论述,随着医药行业本身的发展,作为其支撑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也将被带动从而迎来爆发期。
一个百花齐放的中医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3
谁有优势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中医产业,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国内的大部分民众来说,他们的中医药认识还比较薄弱,仅停留在一种朴素的历史记忆当中。
与此同时,中医行业的乱象也层出不穷。监管的混杂加上民间各路“神医”的跳跃,导致国内综合医院对于中医的接受程度普遍不如西医。甚至在很多西医看来,中医就是“伪科学”。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中药企业如果具备某些属性,那么在行业内则具有了一定优势,就有重点关注的价值。
首先是消费属性。药品本身并不是刚需,尤其对于疾病治疗类的药品来说,在人口总量没有发生变化时,其需求总量基本稳定。而且目前基本被西医占据,中医本身很难占据优势。因此,如果能够与日常消费品联系,增强消费属性,则可以扩大企业的业务渠道,比如云南白药发展牙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次是保健属性。因为中医的理念与西医不同,更讲求“治病在得病之前”,因此其更看重保健作用。近年来,中医的养生保健功效也得到了国内外一致认可,比如枸杞在海外的风靡,针灸、火罐等方式也得到认可,而在国内,猴头菇饼干也因为宣传其具备养胃功能从而大受欢迎。
最后是稀缺性。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片仔癀,因为具备国内唯二的绝密级配方,从而在大众心中形成了稀缺的概念,其产品也遭到疯抢,价格水涨船高。
但是,从长期来看,中药企业若是想真正崛起,终究还是要靠在创新药上的研发。只有真正具备了研发能力,在医药领域通过足够的专利赢得大众、医院、医学界的认可,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身处其中的企业来说,这注定是一条艰难的路,也是一条很长的路。
但只要走通了,将收获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