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医药,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也要关注体制和中药材质量的问题。对此,河南中医药界人士纷纷发声,就如何更好地推动河南中医药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疗效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是从千百年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得来的经验医学。中医的根基在于临床,灵魂在于疗效,疗效是检验中医的唯一标准,也正因其真实确切的疗效,才让中医药历经千百年而不衰。
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郭宏强认为,受西方文化和西方医学的冲击,现在中医院校的培养体系也西医化了,严格按照西医内、外、妇、儿等进行分科,殊不知中医的核心是“辨证”与“整体观”。而按照中医整体辨证治疗的观念,妇科病可以用内科药方,外科病同样需要内部调理,确实是“异病同治”。但由于教科书将每一个疾病可能的证型都罗列出来,而在临床中远比此要复杂得多,这种罗列反倒限制了中医的发散思维,做不到很好的“同病异治”。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臧云彩认为,中医研究方法和西医研究方法不一样,正如研究中医和中医研究这两个概念是有很大差异的一样。
研究中医就是站在西方文化本位,基于原子论和存在论,用抽象思维和建构实验的研究方法,在抽象时空世界里把属于自然时空、自然规律的中医和属于自然物的中药解构成抽象实体。而中医研究是站在东方文化本位,在阴阳五行理论架构内,用形象思维和观察感知的研究方法,研究属于自然物的中药的自然属性。两者无论是理论框架、思维方式,还是研究方法、认识对象和理论形态的特征,都是有根本性差异的。
给中药的使用剂量“松松绑”
有些病人中医诊疗效果明显,有些病人中医诊疗效果不佳。“这与中药材的质量和使用剂量有很大关系。”怀保草堂中医师张怀宝认为,一个中医医生水平再高,但如果没有好的药材和准确的药物用量做保证,临床效果也很难体现出来。
郭宏强认为,由于受西医《药典》的影响,中医药也有了自己的“药典”,规定了每味中药的剂量,但这可能会限制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特别是急危重症方面,用中药往往会超越“药典”中规定的剂量。比如临床上很衰弱的患者,说话有气无力、脉象沉弱到几乎摸不到,临床治疗需要大补气血,黄芪要用到150克以上才能立竿见影,而这样应用大大超越了“药典”规定的剂量。并且,一些中医上认为可以治病的“有毒药物”受到的限制更为严重,甚至寻觅不到。
此外,在药物检测方面以所含的某个成分来评价药物质量好坏也值得商榷。在复方应用中,每个药物中成分多样,单纯以该药物的某个成分来说明该药物的好坏也是不全面的。因此,在药物质量方面应该联合观、闻、品及产地、种植等鉴定药物的方法,全面评价药物质量。
剂量得当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应依据药物性质、临床需要及病人具体情况来确定。
注重中医药学人才培养和发展
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师孟长海认为,办好中医教育是发展河南中医药之本。首先要提升中医药大学办学层次,采取措施助推河南中医药教育进入国家一流梯队。其次也要做好课程设计,培养真中医。要把教育落脚点放在会不会看病上来,把专业教育契合百姓需要。然后要强化中医科室建设,不管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都要为中医教育和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郑生认为,在培养“新时代中医人”的形式上,中医药高校可联合多院校、多学科、多平台,充分发挥学校、高新智能企业、科研机构、政府机关的资源优势,将产、学、研有机结合,以中医药学领军人才培养为依托,重点建设一批如中医药学大数据平台、中医药国际交流平台等新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中医药学领军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和创新驱动。
李郑生认为,培养“新时代中医人”不可忽视“传统的师承式教育”的益处,应采取“院校式中医教育”与“传统的师承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且师承教育贯穿始终,如此才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有效方式。
随师侍诊是师徒传授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临床技能的培养。学生在长时间跟师侍诊的过程中,耳濡目染,不仅可以全面了解老师的思维方式、医患沟通的方式、治病用药的独特方法,同时也见到了大量的临床病例,为以后独立应诊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是培养中医人才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之一,故继承、总结、挖掘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用药心得,尤为重要。
新时代中医人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臧云彩认为,不管是院校教育、师承教育还是自学教育,每位中医学子要想更快更好地成才,就必须遵循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首先通过学习和领悟中华文化基本经典,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接着学习和领悟中医基本理论经典,培养中医主体意识和理论自信;再学中医临证理论经典,可以先专而后博,跟明师、访明友,形成个性化诊疗特征,培养临证和疗效自信。
国医大师张磊在寄语学生们时,希望他们认真钻研中医经典,夯实中医基础,练好治病本领,坚持中西医并重,慎终如始、再接再厉,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才能让中医药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不断焕发新光彩。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中医药的根本遵循。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更要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