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药”这个词,历来就有“万物皆药”的说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人们常见的树皮草根。虽然它们平常可能很不起眼,但在合适的时候,就成了治病救人的良药了,秦皮就是其中之一。
仅看秦皮这个名字,很多人或许就能从中得到如下这些信息:
首先,这是一种植物的皮;其次,这种植物的产地还和“秦”有关。
实际上,秦皮是木樨科植物白蜡树、苦枥白蜡树、尖叶白蜡树、宿柱白蜡树的树皮。在我国的分布非常广泛,从辽宁、吉林到河北、河南,以及陕西、山西、四川一带都有分布。
由于秦皮的味道很苦,所以也有“苦树”的俗名;同时,由于它的叶子和檀树叶很相近,所以又有“石檀”的外号。
在最初,秦皮其实叫做“岑木皮”,秦皮这个名字,虽然或许也有和陕西山西这些“秦地”有关,但主要还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所以说,秦皮这个名字里的“秦”,和怀牛膝、怀菊花里的“怀”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也和道地药材无关,完全是以讹传讹的结果。
秦皮的采集季节,以每年的二八月为佳。收集树皮后晒干,切段入药。秦皮的鲜树皮里有白点,见水就会发绿,能够用来写字,写在纸上还不褪色。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大叶梣的树皮含有马栗树皮甙、马栗树皮素,还含有很多生物碱,这些成分都有一定的镇痛消炎、利尿、化痰镇咳等作用,还能用于抗流感病毒,疱疹病毒,以及抑制心脏作用。
从中药的性味来说,秦皮味苦性寒,性喜沉降而无毒,能入肝肾二经,主要就是能泻肝胆之火热。所以,历代中医常将其用于眼疾诸证,比如眼红肿之类,可用秦皮煎汤外洗。
同时,秦皮性涩,能够固精益精,古代本草里还有“久服延年黑发”的描述。
从功用上来说,秦皮大概有四个方面的效用:
风寒湿邪成痹;青白幻翳遮睛;女子崩中带下;小儿风热惊痫。《伤寒论》里的白头翁汤,就有使用秦皮的例子。可见,秦皮也是一味古已有之的中药,和白头翁、黄连、黄柏配伍,用于热痢下重之证。
近现代中医对于秦皮的运用,常与生地榆、椿根白皮配伍水煎。
如果是比较单纯的拉肚子腹泻,秦皮也有单用的验方记载。
《近效方》里记载了一个和秦皮有关的验方:
古人对于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眼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忌酢、萝卜。
而对于麦粒肿且伴有大便干燥时,可以用秦皮、大黄煎汤。
此外,《本草汇言》认为,秦皮还可以用于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这时候,秦皮常和丹皮、当归身配伍组方。一起用酒洗,然后炒研为未,炼蜜为丸,白汤送下。
《儿科撮要》记载,对于小儿惊癎发热、或者变蒸发热,也可以用秦皮、茯苓、甘草配伍,灯芯草为引水煎。
因为秦皮性味苦寒,所以脾胃虚寒者忌用,而胃虚少食的人,也应该避免使用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