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中药材最丰富的国家,国际市场中70%的天然药用植物来源于中国。随着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国际国内对中药材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2020年,中药材行业将面临哪些挑战?是否依然充满机遇?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董事长杨彦昌对中药材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几点思考,或许能为行业指明一个方向。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董事长 杨彦昌
一、2020年中药材行业面临的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中药价格同比上涨2.9%,这说明中药材的战略地位逐步凸显,中药材市场规模扩大、前景可观,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药材难以溯源、企业标准不一、作坊污染环境、仓储环境堪忧、中药材交易环节多、流通费用高等问题对当前中药材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析一:药材品质
中药材质量一直以来是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础,但目前中药材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仍然低下,种植、加工、生产及流通环节中常出现良莠不齐、标准化和规范化缺失的情况,滥用农药、施肥不规范、掺杂使假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药店、医院药房、药材公司贪图便宜,只问价格不问质量,让一些没有饮片经营资质的种植户或小型作坊有机可乘,这导致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形势依然严峻。
分析二:质量追溯
我国中药材产业是一个大系统,从品种上看,种类多达12807种,市场上交易的品种有1200多种,中药材质量追溯过程包括药材种植、采收、产地初加工、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物流及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根据中药不同的特性,有些中药材可以直接选用,有些需要炮制成饮片销售,而有些需要追溯全过程。中药材质量追溯又综合了鲜活产品、农产品、食品行业等多个行业的质量追溯特征。从实际运行来看,药材采收后,经过多级收购商采购、包装、贮藏、运输、混批、混包、混储等环节,导致药材的来源混杂,很难溯源。在运输过程中,包装、仓储条件不规范,导致药材变质、污染,从而影响药材质量。
分析三:企业标准
标准是中药材行业的又一个痛点。多年来,中药材行业乱象丛生,其主要原因是行业缺乏标准化细节。中药饮片作为中药行业的核心环节,由于缺乏统一划分标准,成为不合格产品的“重灾区”。很多中药企业建立起企业自己的标准,但由于检测标准不同,药企各自为阵,相互之间不认可,这就出现了同一批原料流通需要经过无数次检测,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分析四:环境污染
中药材产区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作坊式加工,多使用老式土炕烘烤中药材或使用散煤、秸秆等生物质燃料进行烘烤,加上加工环境差、集约化程度低,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很大污染。以中药粉碎机为例,中药材的常规粉碎设备在粉碎过程中粉尘飞扬且噪音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
分析五:仓储环境
目前有些中药材产区还只是一家一户经营,没有能力建成集约化仓库;各大市场经营的药商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一般租用民房来堆放药材,同样也没有能力建设集约化仓库。有些仓库破旧不堪,多种药材混乱堆放,甚至与其他杂物堆放在一起,环境脏乱,导致药材虫蛀、霉烂、变质。甚至在药材发生霉变后,一些商家通过煮制、上色、增光等手段,将变质的中药材充优销售,不仅无法保障质量,甚至危害消费者健康。
分析六:流通模式
中药材的流通模式呈现多环节、低效率的特点。中药材产出后经过市场商贩多次倒手才能进入实际消费,有的中间环节多达10余次。由此造成层层加价、掺假率高、流通费用高等问题,人为地增加了中药材与饮片的交易成本,加大了消费者的负担。
二、日本汉方药标准化带来的启示
一般认为日本汉方药源自中国的中医药,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尽管80%日本汉方药材从中国进口,但在栽培指导和质量管理、国际化路线等方面不乏值得中国中医药借鉴之处。
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的统计数据,日本汉方药市场规模约2000亿日元,其中面向医疗的比例占80%至85%;面向大众,即可以在一般药店买到的,占15%至20%。
日本汉方药在质量评定和管理上有着严格的规定,合格的药材一是要有足够的成育年限,即栽培和收获不能操之过急;二是要严格对质量把关。作为日本业界准则的日本药典(日本厚生劳动省根据药品和食品卫生审议会的意见制定的医药品基本标准)对药材品质规定的主要分析项目包括: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成分组成比较管理、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等四大项,以及残留农药、微生物检查等。
日本尤其重视农药污染问题,不但在栽培或进口时对残留农药含量进行把关,检测合格以后还会进行残留农药管理。此外还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查,通过杀菌设备对药材和粉末加工品进行微生物试验,如生菌数试验、大肠菌群试验、特定微生物试验等,再进行灭菌管理。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特别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的老年病,西医对此常常无法解决,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1976年,日本厚生省正式把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采用汉方药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更为重要的是汉方药的标准化,这是汉方药实现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实施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所接受。
三、2020年中药材行业路在何方?
2019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重要指示时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医药作为甘肃省十大生态产业之一,早已列入甘肃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产业。全省上下把十大生态产业当成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甘肃转方式、调结构,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化的结合点和总抓手。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作为国家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八部委确定的“全国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在行业拐点来临之际,应充分发挥全省中药材产业互联网综合性服务平台作用,从六个维度展示自身示范性效应,对标日本汉方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新时代中医药迈向高质量发展水平。
(一)建立标准化交易体系
标准化交易体系主要包括:共享交易平台、融资服务平台、营销服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征信评级平台及智能物流平台等六大平台。
平台通过商品挂牌、在线交易、智能物流、限时结算等服务,缩短药材交易半径、减少流通环节,从而降低药材流通成本;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交易各方实现精细化营销,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管理成本;通过建立全球中药材市场大数据,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数据服务;依托于大数据,解决征信评级,违法与纠纷等问题;还能为上下游企业提供智能物流服务。
(二)建设集约化加工产业园
陇西县从事中药材加工相关产业的农户逾4000户,地产药材达20万吨/年。当前,陇西县内原产地加工户分散、不合格饮片率高达近30%,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低,难以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甘肃江能集团(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控股公司)联合定西市政府和大参林药业,拟投资18.8亿元,建立占地1137亩的“陇药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在全国率先推行药材原产地集约化初加工,通过“农业合作社+供应链金融+扶贫保险+扶贫车间”模式,对加工进行标准化管理,实现统一加工、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储运、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以此来提升中药材切片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推动陇药逐步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陇药品牌、世界名片。
(三)建设“国”字号检测中心
目前,中药材产业仍存在市场流通标准缺失、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产业发展与优质优价市场的形成,制定全国统一的中药材种植、流通、质检标准,关乎中医药学的未来。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将与中国中药有限公司和定西市政府共同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第三方“国”字号中药检测平台,该平台具备权威的中药材质检资质,将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道地药材种植规范及质量标准体系,以此推动中医药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建设智能仓储物流体系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将在药材主产区、药材专业市场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分基地,依据仓储物流流通标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构建物流管理平台,形成辐射全国的现代仓储物流网络。利用电子标签和区块链技术,规范中药材编码标准,建立中药材追溯体系,采取产品“一物一码”、实名认证采录、物联网可视化管理、第三方检验平台等形式,实现从药材种植、产地加工、仓储物流到交易流通的全链条质量管控,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责任可究”的严密、完整的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五)引领科学化种植方式
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正在与道地药材主产区政府及农业合作社共同推进战略合作,通过大数据对中药材种植区域、面积、价格进行分析,指导农户进行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种植,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以此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优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六)培养大健康产业生态
大健康是全球主导产业,又是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新引擎”,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能够以中药材交易为核心,打通上下游“种植+中成药”产业链,促进科教研发、生物医药、旅游会展、健康休闲等新兴大健康产业生态。
未来三到五年,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立足中药材全产业链,通过“中药材+互联网+仓储物流+质量检测+金融服务+产业配套”的全新商业模式和“统一质检、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购销、统一结算、统一管理”的“六统一”运营管理,实现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制药现代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和市场国际化,使中药材成为甘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