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土味”药材并不土,反而被“玩”出新意,走出了“国际范”。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享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美誉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调研了解到,当地政府、企业和药农“三方联动”,从源头上稳定高质量种植面积,把控药材质量,立足药用价值优势,提高中药材精深化加工能力,不断加强产业融合,让这些“土味”中药材种出“甜日子”,仅中药材网购这一项,2021年总额就达3.93亿元,有力支撑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随着当归ISO国际标准发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当归正日益迈向国际市场。近十年来,定西市出口包括岷县当归等在内的中药材及原药近10万吨,创汇数十亿美元,岷县当归等中药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当归等中药材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
“苦药材”种出“甜日子”
点开手机社交平台,於军强开始网络直播,售卖当归等中药材。这位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当归哥”的电商达人是岷县军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他的家乡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岷县是“中国当归之乡”,岷县当归又称“岷归”,已有1700多年的药用历史和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岷县当归在中药配方中有“十方九归”之说,素有“妇科圣药”“血中圣药”之称,有“中华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之美誉。记者了解到,目前岷县当归种植面积约31万亩,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
近年来,岷县不断推动以岷归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岷县人於军强的家庭世代种植当归。从小耳濡目染中,他掌握了传统的当归种植和加工技艺。但一开始,他没有干这一行,而是赴外地打工谋生。直到2009年,他接到老家的电话,统计愿意返乡创业的年轻人时,他才回到家乡,通过电商销售中药材,开始了创业路。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农人,於军强期望将岷县当归推向全国,同时,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推荐下,他成为岷县当归加工技艺传承人,致力于推广传统的当归加工技艺。
於军强说:“岷县当归加工技艺主要包括种植和加工两个环节,种植过程中严格使用传统的轮茬方法,使用农家肥,在源头上保证了当归品质。加工又分风干和切片两个环节,风干环节不同于现代常用的暴晒方法,而采用柳条将当归绑扎成捆,通过自然风干,这样的方式使当归的味道更加纯正。”2019年,於军强创建了岷县当归生产加工技艺就业扶贫工坊,旨在将当归加工、电商销售和文化宣传结合起来,带动更多药农走上致富之路。
2020年1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公告》,标志着当归正式进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当归已正式进入国家药食同源目录,这有利于提升岷县当归的知名度、竞争力,而且对带农稳定增收有着重要意义。”於军强说。
目前,直接在工坊就业的有35户群众。他们在仓库、客服等不同岗位工作,月薪从2500元到4500元不等。同时,工坊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收购供货药农的药材。如今,工坊依托天猫、抖音等平台进行销售,月销4万多单。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又有40%的增量。
传统的种植加工技艺结合现代的销售模式使这些“土味”中药材“身价”变高。数据显示,岷县培育以中药材为主的天猫店15家,淘宝、1688、微店等1000多家,电子商务企业69家。2021年实现电子商务销售总额3.59亿元,网购金额3.93亿元,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网店”的电商从业链和“网店+邮政”的电商发展模式。
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的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岷县通过中药材产业发展带农增收16.17万人,从事中药材产业的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岷县当归走出“国际范”
2012年,岷县人郭志强从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就业。他的父辈经营着一家名为甘肃岷峰药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因从小对当归种植加工很感兴趣,加之怀有振兴家乡的情怀,郭志强希望发挥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当地特色中药材资源,立足当地,瞄准世界,为企业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郭志强介绍,企业涉及岷县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的种植、粗加工和出口贸易,也是当地一家实行溯源体系建设的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已基本完成种植溯源体系建设,正在进行鲜货加工溯源工作。企业还带头实行当归标准化种植,这种模式生产的当归质量优,深受市场欢迎。企业生产和加工的当归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销往东南亚市场。
郭志强说,疫情当下,中医药已成为抗击疫情的利器,中药材市场也被激活。当归作为抗疫中药汤剂的组成部分,各中药制品生产企业对其需求量明显增多。部分企业的订单从5吨增加至20吨,是疫情前需求量的4倍。岷县当归本就凭借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药用价值深得东南亚市场青睐,疫情背景下,海外客户的需求量添新高。这些“土味”中药材正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当归“国际范”之路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早在2016年,岷县出口当归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国家考核,成为甘肃省首个国家级出口中药材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岷县当归走向世界打开了窗口。2019年12月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标准化研究团队主导制定的《中医药-当归药材》国际标准(ISO 22584:20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gelica sinensis root)。2021年,岷县当归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定西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全市出口包括岷县当归等在内的中药材及原药近10万吨,创汇数十亿美元。相关数据还显示,目前,岷县当归等中药材远销美国、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甘肃总结了以甘肃道地药材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等为主药,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在内的“甘肃方剂”系列方——扶正避瘟方、宣肺化浊方等,用于控制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发生率,降低病亡率,并多次走出国门,参与国际抗疫。“甘肃方剂”曾被运往白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泰国等国家,有效缓解这些国家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压力。
“送往国外的‘甘肃方剂’里的中药材原料有些就来自岷县。”郭志强说。
中药材产业发展还需提质升级
岷县已建成全国最大的当归交易市场“中国当归城”和乡镇产地交易市场,全国各大药市客商常驻岷县达500多家,流动客商1000多家,年市场交易量达40多万吨,交易额达130亿元。岷县当归交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与此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全县发展中药制剂企业1家,中药饮片企业9家,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140户,中药材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403家,个体加工贩运大户483户,年加工中药材4万吨,中药工业产值16亿元。
产业兴旺,群众的收入才能稳定且持续地增长。尽管岷县以当归为主的药材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面积达到80%以上,为实现中药材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产生更大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还需迈过几道坎。
岷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高级农艺师郎子龙表示,需大力推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推进优质种子种苗生产、道地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和精深加工、交易市场规范提升、药农种植技术培训、地产品种品牌保护、产品研发科技支撑等工作,促进中药农业、中药加工业和中药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郎子龙表示,还要加大在当归产业的科研投入,并从种植环节和加工环节两方面入手。在种植环节,政府应以现有的机构为核心,加强与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协作,提高当归种子种苗抗病抗逆性,大力推广低成本病虫害生物防治方法,提升药源品质。同时,通过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进而解决土壤退化问题。
接下来,岷县将稳步提升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业,不断提高中药材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中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同时,全力构建中药材线下线上交易体系,努力培育形成中国当归交易中心,通过实施引智引才工程,整合优质资源,推进政学研深度合作。
兰州大学药学院教授胡芳弟认为,加强产学研医合作,深挖终端产品潜力,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宽中药材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