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药材平台!
注册 登录
供应 | 求购 | 资讯

    结缘中药,她研制了国内首个外科手术中药制剂

       日期:2022-06-10     浏览:222    评论:0    
    核心提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陶艳站在小区楼下,只要看到哪一户的两个阳台上都种满了花草,就知道那是我家了。6月7日,在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陶艳

    “站在小区楼下,只要看到哪一户的两个阳台上都种满了花草,就知道那是我家了。”6月7日,在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现已77岁的该药剂科原主任王竹鑫教授向记者展示了盆栽的中草药照片。

    诸药以草为本。王竹鑫15岁便与中药结缘,一晃已走过62载。对她而言,中药的一草一木支撑了生命的延续与蓬勃,也陪伴她走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岁月。

    她历经8年研究出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引起的早期肠麻痹的“厚朴排气合剂”。这是国内首个用于外科手术的中药制剂,2005年获得新药证书,收录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并已被纳入《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

    前不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竹鑫榜上有名。

    她把青春献给了湘西贫困山区

    王竹鑫出生在岳阳华容,家境比较殷实,受母亲、外祖母影响,她自小便学习古文。1960年,年仅15岁的王竹鑫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首届药专班。

    1964年毕业季,王竹鑫放弃留校机会,毅然选择去湘西接受锻炼,从此开启了与湘西长达28年的不解之缘。“那时候有一腔激情,想到‘老少边穷’的地方去接受锻炼。”王竹鑫回忆,“填志愿的时候共有3个选项,我就写了两个字,‘湘西’,当时老师找我谈话并希望我能改志愿,但被我婉言拒绝。”

    最终,王竹鑫来到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成为这家医院第一位经过专业学习的中药师。她经常跟随下乡医疗队深入大山,为最基层的老百姓服务。

    在医疗队,从小生活在洞庭湖边的王竹鑫习惯了翻山越岭,习惯了用门板充当手术床,习惯了打地铺、拿玉米渣当饭吃。她说:“既然去了,再苦也要走下去。”也正是这段医疗队的经历,让王竹鑫从一名单纯的药师转向医疗,在小儿麻疹、白喉、流脑等诊治上积累了颇多经验。

    国内首个外科手术中药制剂出自她手

    王竹鑫能吃苦,凡事也讲究身体力行,她说:“只有亲力亲为,才能真正有收获。”也正是源于这份工作态度,她从临床、科研、教学到管理几乎样样精通。

    在中药研究上,她善于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用研究解决问题。

    在湘西州人民医院工作时,她发现新生儿剪断脐带时会流血,而之前用的都是碘仿,便成功研制了“中药止血粉”,其在妇产科临床应用止血效果优于常规药物。

    1992年,王竹鑫以中医药骨干身份被调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后,仍然致力于新药研究。从一开始在家中进行作坊式研究,到中试、成品测试、动物实验等,她历经8年研究出用于治疗腹部手术后引起的早期肠麻痹的“厚朴排气合剂”,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个用于外科手术的中药制剂。2005年获得新药证书,收录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并已被纳入《中成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共识》。

    优秀的个人能力没有让王竹鑫止步于自身的发展,多年来,她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药剂人才。

    早在1986年到1990年,王竹鑫便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司和光明中药函授学院创办的“光明中药函授学院”担任了湘西辅导站站长,承担中药学以及炮制学的教学任务,为湘西州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药专业技术人才,后被评为“光明中药函院全国优秀教师”。

    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作为湖南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竹鑫指导学术继承人陈卫红(主任药师,现科副主任,湖南省首批优秀中药师)在三年的传承教学中,主编专业参考书《中药快速鉴别速查手册》,申报并完成了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一项。截至2020年,王竹鑫共为科室带教年轻专业技术人员6人,以参与验收、面对面讲解、不定期考核等方式,将自己的学识倾囊相授。

    “只要还有一份力气,我就会继续发挥余热”

    有人认为医为主,药为次,王竹鑫却不以为然,“医与药都很重要,医生的医术再好,如果没有好的药物来配合,那也治不好患者的病。”正因为此,王竹鑫从来不曾看轻自己的职业,即使大部分时间只能当个“幕后英雄”,她也从不认为药师的工作无足轻重。

    1998年,王竹鑫担任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行系列药房管理改革,自此为医院建立了规范有序的中药管理制度。

    在她的努力下,医院扩大了原来的取药窗口,将调剂台搬迁至窗口,接受患者的监督;规范了新药引进程序,每周设定一个对外接待日,由院纪检、科主任和支部书记共同参与;采用末位淘汰制方式和“新药不得与院内制剂功效相类似”的引进原则,一套由公开、公正、民主、透明的药房管理体制逐渐建立并落到实处。

    在中药管理工作中,王竹鑫始终把药品质量摆在第一位。

    她改善了中药饮片仓库的仓储条件,为了更好地进行质量验收,将原来饮片公司按采购量配送整件改为按每公斤独立包装配送。改造制剂室的生产环境,并引进适合院内制剂需要的生产设备,如生产“芩柏颗粒”的一步制粒机、可倾式的提取浓缩锅等,为保障制剂生产质量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中药饮片验收上,由于没有现代化工具设备,她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团队采用眼观、口尝、鼻闻、手摸、水试、火试等传统经验方式进行验收,并设计了中药传统饮片验收登记表,将验收项目记录在册,做到有迹可循。对于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她会明确指出真伪鉴别、炮制关键点、贮存方法、饮片等级、采收最佳时节等方面的质量不合格原因,毫不保留地指导配送公司。

    “在药品验收的时候,有些药品价格虽然更低,但是我不管价格,只管质量,不管别人对我有什么意见,我都会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王竹鑫说。在她的高标准、严要求管控下,医院的饮片质量在同级医院中始终名列前茅。

    如今,已77岁高龄的她依然每天坚持来医院上半天班。闲暇时,她便照料一下阳台的植物药,呵护这些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的中药茁壮成长,并将他们做成药材标本,传授给热爱中药的学生们。对于生活和工作,她依然像年轻时那般充满热爱与感恩,她说:“只要我还有一分力气,就会在本职工作上继续发挥余热。”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