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在中药学中归属于“化瘀止血药”,该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故尤其适用于出血兼有瘀滞之病证。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三七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2.药理作用 ①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②具有造血作用;③降低血压,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④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⑤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
【临床应用】
(1)出血证。三七善于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尤以出血兼有瘀血停滞者为宜。如咳血、流鼻血、消化道出血、各种外伤出血等,也适用于手术后患者。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三七既可活血化瘀,又可消肿止痛,是伤科之要药。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筋骨折伤、各种瘀血肿痛之病证。临床上常常配伍行气活血药物同用,可增强三七化瘀、止痛的效果。
(3)补虚强壮。民间用于治疗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用法用量】三七多研末用白开水吞服,常用药量为1~1.5g;与其他药物用水煎服,常用药量为3~10g,也可做成丸剂、散剂。外用适量,研末外敷(开放性伤口慎用)。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配伍应用】
三七+丹参:用治血瘀胸痛。
三七+白芨:用治咳血、吐血。
三七+人参:用治气虚出血。
三七+川芎:用治瘀血疼痛。
三七+鸦胆子:用治痢疾便血。
【古籍摘要】清代·《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剑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