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2021年中药材市场各项数据分析,进一步掌握2022年中药材市场发展动向,提前预判风险。
方法:以中药材天地网全国中药材综合200等指数、天地网监控品规价格为数据依据,通过数据对比,采样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与总结。
结果:数据显示,2021年中药材流通市场整体行情呈现上升态势。
结论:中药材流通市场进入火热期,对于2022年而言,因成本因素提升和市场终端价格接受度上升,预计中药材市场整体会高位横盘,但也存在着周期性风险。
[关键词] 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供需;中药材价格;行业展望;
2021年是“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而进入常态化防控的开局之年,前几年部分品种“药贱伤农、药贱伤大户”下形成的产需环境,加上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建立卓越功勋后,无形中对中医药消费的推广和宣传,又遇到2021年自然灾害多发的刺激,这一年,中药材市场一改前几年的疲态,多个大宗品种价格高涨,产地、市场流通交易积极踊跃,似乎想把之前长时间压着的能量,一把释放出来。
1 2021年中药材市场价格走势
2021年,中药材市场整体呈现回暖态势,综合200指数走上了2500点的台阶,再次冲击2600点的压力位,见图1。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1 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2021年走势
根据中药材天地网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显示,2021年开盘点位为2448.24点,9月1日收盘点位为2556点,上涨107.76点,环比年初上涨4.4%。将时间拉长来看,2017年与2021年的两次高点之间间隔4年,说明市场在4年内完成了一次调整,进行了一次高位→风险释放→重回高位的过程,见图2。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2 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2016-2021年走势
2021年的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中,有115个品种价格出现上涨,29个品种价格出行下跌,56个品种的价格出现走平,涨价品种超过一半,见图3。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3 2021年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涨跌平数量
在2021年的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中,涨幅前20位中有5个品种涨幅超过100%(见表1);而在2020年,价格翻倍的构成品种有2个,2019年有5个,价格翻倍品种数量的变化也侧面上反映出2021年市场整体的回升。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地黄,受河南暴雨影响,产区植株长势不佳,关注商多,行情也不断上扬。泽泻2020年总的种植面积减少明显,加上老库存消化殆尽,今年以来价格一直上涨。槐花,受今年结果小年影响,树上长势不及往年,加上雨水天气影响晾晒,寻货商家较多,行情上涨。木瓜,新货干品上市量少,受产区买货商家较多,货源走快影响,行情不断上扬。土鳖虫,市场来货不多,货源批量走动较好,行情呈现上涨,且在新版药典实施下,包检货行情持续向好。
2021年的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构成品种跌幅前20位中,没有价格出现“腰斩”(跌幅超过50%)的品种(见表2),其中广藿香、豆蔻、八角茴香、夏枯草和金银花的跌幅靠前。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八角茴香,2021年新货上市量明显增多,市场货源得到补充导致行情持续下滑。广藿香,2021年种植面积继续扩张,新货产出量大,市场来货量增多,行情出现明显下滑。白豆蔻,进口来货得到补充,来货成本下降,商家购进谨慎,行情震荡下滑。干姜,2021年的产区、市场货源充足,少见大批量的采购,行情出现了持续得震荡下滑。半夏,受2021年产量增加影响,加之该品种需求不旺,行情也出现明显下滑。
2 2021年中药材市场整体分析
扩展指数的类别,在象限中加入中药材价格家种100指数和野生99指数,家种品种因为是中药材资源供给的主要方面,家种100指数的走动强力左右着综合200指数,二者呈现基本一致的强相关,野生99指数因为野生资源的有限性,上涨走势明显,见图4。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4 综合200与家种100、野生99指数走动对比
拉长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横轴,可以看出指数的周期性始于2012年,震荡区间在2100点-2600点,最新的一轮涨价向上起始于2019年1月,以横盘于2021年4月来结算,爬升期在2年半左右,而指数前两轮的爬升期基本都在1年左右,可以明显的发现缓坡化,中药材市场整体的变价节奏与过去相比稳健性更强,见图5。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5 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2012-2021年走势
在2019年之前,因为中药材种植热的原因,常用中药材的种植面积持续上升;随后在2020年,以佛手、白芷、泽泻、川芎、防风、桔梗、山药、半枝莲、北沙参、瓜蒌、射干、菟丝子、车前子、木香、当归、党参为代表的品种减种,常用中药材种植面积在当年出现回落;在2021年,虽有白芍、丹皮、蛇床子、地肤子、半枝莲、牛蒡子、猪苓、香附、高良姜等品种出现减种,但以川芎、泽泻、川牛膝等代表的大宗品种扩种,及达到高价位的家种品种或被刺激扩种,预计2021年中药材整体种植面积有增加,见图6。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6 常用中药材种植面积
将近年中药材的产需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2019年之前因为常用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增加,常用中药材的产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好在前几年因为中医药接受度的提高、诊疗人次提升、药食两用中药材需求的提振等因素,中药材供需的矛盾并不大,在2018和2019年两年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还对前些年的库存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消化。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中医诊疗人次减少,使得当年中药材需求量有所下降,而该年中药材的产量也有所下降。进入2021年,因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起到了明显作用,无形中对中医药消费进行了推广和宣传,2021年中药材的需求量不仅复苏,还有所成长,见图7。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7 常用中药材产需对比示意图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滑落至2015年水平,但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巨大表现,却无形中刺激了2021年中医就诊,预计2021年中医类总诊疗人次将突破13亿(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1-3月份数据测算),见图8。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
图8 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
2021年,作为中药材主要需求口之一的中成药生产持续增加,中成药上半年每月产量累计值均超过去年同期,2021年全国中成药累计产量在上半年已经突破110万吨,见图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9 全国中成药产量累计值对比
中药板块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实现营收1648.98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14.8%;扣非净利润为163.66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5.7%;2021年上半年毛利率45.4%,同比增长1.5%;净利率11.7%,同比增长1.1%,不仅盈利能力有所攀升,因营收的增加,对中药材的需求也会顺带增加,见图10。
数据来源:wind,国元证券研报
图10 中药上市公司营收及利润对比
3 2021年中药材市场流通情况分析
3.1市场流通明显加快
分析中药材天地网平台上官方及用户从2019年至今发布的相关中药材市场、产地信息,可以发现用户内容中含有“走快”字眼的内容占比在2020年疫情高峰期跌至低谷,2021年随着市场交易的恢复和火爆,占比迅速提升,见图11。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11 近年流通环节快慢内容占比
3.2 流通商家后市预期信心提振明显
针对亳州、安国、玉林和成都荷花池四大中药材市场商家的调研结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对中药材后市看涨,看跌者只占到受访者的不到10%,流通商家后市预期信心提振明显,见图12。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12 中药材市场从业者后市行情预期挖掘
4 2022年中药材市场展望
4.1 2022年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走动模拟
根据当前中药材市场情况,结合主要品种的走势和市场商家的后市情绪,因为成本因素的提升和市场终端价格接受度的上升,预测2021年第四季度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将会突破2600点,支撑指数上行的主要品种如下:
表3 2021年第4季度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上行支撑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同时预计在2022年第1季度,因过年时期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整体休息氛围,加上如泽泻、川芎、金银花、党参、海金沙、秦艽等品种会有商家变现离场,若无强刺激和强打压因素,预计指数将2022年第一季度轻度回调(见图13),之后年内会重回2650点周围高位横盘。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13 2021年-2022年综合200指数走动点位预测
4.2 2022年中药材市场的机遇与风险
在中医药大环境变好的情况下,市场整体对中药材的需求会进一步提升,此外流通环境中经营商家信心的恢复,对中药材市场的流通也会加速,2022年的中药材市场充满机遇;但又从中药材天地网综合200指数的走动来说(见图14),该指数从2012年开始到2021年,目前已经第三次冲击2600点的指数点位,前两次皆以失败而告终,冲击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当中药材品种价格走高后,一方面会刺激农户扩种扩大产量而增加供需矛盾,另一方面会刺激产业内甚至产业外资金进场进行投机操作而加大价格的泡沫,以上两种任何一种加剧的结果都会导致市场行情急转直下,所以2022年还应警惕中药材市场的周期性风险,警惕大量还未进入流通环节的投机性库存,大户投机性仓储的套现多、资金离场多,2022年就不会延续今年的行情火爆。
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图14 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波动周期
5 总结
2021年,中药材市场整体向上,多个大宗品种价格高涨,产地、市场流通交易积极踊跃,一方面有疫情小范围反复的诱因,一方面也有从业商家情绪、资金面等长时间“压蓄”后的释放。
中药材市场行情的整体向上,对流通从业商家而言无疑是好事,2022年中药材需求一方面市场的提振明显,货物的价格更高后,经营的收益也大,但另一方面,2022年部分大户的获利变现、场外资金离场等因素,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展示市场的周期性,出现结构性的向下调整。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